• <u id="05yoc"><progress id="05yoc"></progress></u><menuitem id="05yoc"></menuitem>
    <output id="05yoc"></output>

    <source id="05yoc"><sub id="05yoc"><tr id="05yoc"></tr></sub></source>
    <pre id="05yoc"></pre>
      首頁 > 數碼 > 問答 > 數碼知識 > 中央空調十大排名,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的有哪些? -

      中央空調十大排名,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的有哪些? -

      來源:整理 時間:2022-04-10 18:25:21 編輯:數碼大全 手機版

      1,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的有哪些? -

      排名依次是:大金、東芝、格力、三菱重工、約克、特靈、日立、美的、麥克維爾、海爾。第一大金這個沒啥問題,它目前是市場上占有率最高的中央空調,東芝排第二是因為質量好品質高.....不了解東芝的可以問深圳南芝

      中央空調十大排名,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的有哪些

      2,十大中央空調排名

      十大中央空調:日立、約克、美的、海爾、特靈、三菱重工、開利、大金、格力、東芝。

      1、日立中央空調

      日立中央空調擁有專利渦旋壓縮機技術,擁有無級變頻技術,首創兩級油分離技術,擁有新型直流電機,在控制方面擁有智能控制器,日立中央空調功能不斷擴大,其中包括一鍵模式場景設定,最多可對16臺室內機進行控制。

      2、約克中央空調

      約克YES多聯式空調采用最新變容量技術,制冷回路經過全面優化,有效節能,真正符合環保及經濟效益。同時,由于機組使用了變冷媒流量技術,能提供10%-100%的無級段流暢調節,空調容量調節更精確,室溫更體貼所需。

      3、美的中央空調

      美的作為國內一線品牌,價格優惠,細節方面也做得相對較好。擁有超高制熱量,升溫極速超乎想象。柔性制冷,舒緩干燥空氣,帶來舒適濕度。超遠距離送風,舒適氣流無阻隔。立體廣角送風,完美送風極致享受。0.1HZ-160HZ超寬頻技術,更節能、更舒適。無級調速靜音技術,風速實現1~100%精確調節。多維健康保護,健康送風更耐用。

      4、海爾中央空調

      海爾中央空調擁有超薄機型僅185毫米,在行業內同級別空調中處理領先地位,風量大,能夠快速達到設定溫度。采用立體送風面板,可以立體送風,wifi模塊控制,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控制。

      5、特靈中央空調

      特靈空調創始于1913年美國。是世界空調行業的先驅者,中央空調十大品牌,銷售網絡遍布全世界各地。主要生產大型商用、小型商用、家用中央空調等產品。但是進入中國市場晚,一直處于后幾名!

      中央空調十大排名,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的有哪些

      3,排名前十的家用中央空調都有哪些? -

      家用中央空調十大品牌排行榜是大金、三菱電機、約克、東芝、格力、三菱重工、日立、富士通將軍、海爾、美的。

      家用中央空調我知道的國內有海爾、格力,國外大金、三菱、麥克維爾、tcl、日立、富士通。別的就不知道了,但是市場占有率海爾的占比比較多。

      家用中央空調。日不品牌日立,大金,東芝,三菱,國產品牌美的,格力,海信。美國品牌約克,特靈,麥克維爾都不錯

      中央空調產品排名比較靠前的有海信、海爾、日立、約克等這些牌子,都是比較有名的大牌,我家用的是日立中央空調,質量就很不錯,而且他們家主打“家用凈化中央空調”凈化空氣效果很不錯的。

      中央空調十大排名,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的有哪些

      4,十大中央空調排名口碑好的是哪個? -

      海爾中央空調,很智能,能連接智能音箱、燈等設備,也可以根據家庭成員選擇空氣溫度、濕度、風力等需求,家里有老人或孩子的使用起來就比較方便了,最近一直在關注,中央空調,商用的那款還可以凈化屋里的二氧化碳、PM2.5數值等,在現在霧霾這么嚴重,有一款這樣的空調也不錯。而且還可以高效去除油煙、二手煙、寵物異味等,并24小時注入新鮮氧氣,全家宅在家也不憋悶。

      排名不分先后,了解更多中央空調選購知識請關注舒適100網 特靈中央空調、海爾haier、開利carrier、日立hitachi、遠大、約克york、美的midea 、格力gree、麥克維爾、大金daikin。

      5,shinco空調是什么牌子?_

      新科空調

      shinco是屬于國產品牌的新科空調,shinco是新科的英文名稱。江蘇豐潤集團成立于1995年,公司主要產品有家用空調器、商用中央空調、移動空調等多種空調產品,核心品牌是“Shinco新科”。

      shinco是屬于國產品牌的新科空調。新科空調是一個江蘇的空調品牌,shinco是新科的英文名稱。成立于1995年的江蘇豐潤集團,是集配套、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型家電及配套產品制造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有家用空調器、商用中央空調、移動空調等多種空調產品,還有除濕機、空氣凈化器、高檔取暖器等小家電產品。公司擁有中國專利168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其中移動空調、變頻空調、空氣凈化器等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集團將全力打造核心品牌“Shinco新科”,將其定位為中高端的家電品牌,力爭將“Shinco新科”躋身于中國家電行業乃至世界家電行業的前列。

      江蘇新科電器有限公司是豐潤集團旗下專門致力于空調器研發、生產、營銷、服務于一體的企業,擁有現代化流水線12條,年產能300萬套。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25個大中城市和地區建立了產品管理中心,國內行業排名前10位,為國內最早一批從事變頻空調研發的企業之一。2011年12月20日 江蘇豐潤集團與新科空調簽約,完成了對新科空調的重組。

      豐潤集團共有員工3000余人,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擁有生產廠房25萬平方米,生產廠房約30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集團從行業內引進了國際、國內領先的專業化技術、研發、營銷和管理人才,目前擁有研發工程師200余名,其中高級工程師50名。近年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管理經驗及優秀的員工隊伍,每年均以30%以上發展速度高速增長,2013年,集團實現銷售30億元。

      6,家用中央空調十大品牌排行榜品牌推薦? -

      1、格力中央空調 珠海格力電器公司,始于1991年,家用電器十大品牌,國內空調行業巨頭,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生活電器等產品。 2、大金中央空調 大金創立于1924年,擁有80多年歷史,是集空調機、冷媒及壓縮機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專業企業。在世界各地設立了近200家的生產基地和子公司。大金以其相輔相成的“空調”與“氟化學”技術,不斷推出可以營造舒適生活環境、改善生活品質的多樣性產品。 3、美的中央空調 美的集團始于1981年,中國家電行業領導者,福布斯全球企業500強。以家電制造業為主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家提供用空調、中央空調、供暖及通風系統的暖通空調等業務。 4、海爾中央空調 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空調家電十大品牌,創立于1984年,全球領先的整套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以生產冰箱起步的家用電器企業集團。 5、松下中央空調 始于1918年,隸屬日本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旗下,涉及家電/數碼視聽電子/辦公產品/航空等諸多領域,專業從事各種電器產品的生產、銷售的綜合性電子技術企業集團。 6、志高中央空調 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創于1994年,高端空調引領者,智能云空調,集團產業涵蓋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冰箱、洗衣機、制冷設備、生活電器等領域。 7、三菱中央空調 始于1921年日本,世界500強,全球知名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世界500強,在全球的電力設備、通信設備、工業自動化、電子元器件、家電等市場提供多樣而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8、奧克斯中央空調 奧克斯集團有限公司,始創于1986年,空調十大品牌,致力于智能電力設備、家用電器等現代制造業,地產、醫療健康、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綜合發展的企業集團。 9、日立中央空調 始于1910年日本,世界500強,以空調、冰箱等電器為主,集家用電器、電腦產品、半導體、產業機械等產品為一體的多樣化的企業集團。 10、東芝中央空調 東芝擁有著超過70年的空調歷史。東芝公司在冷媒系統空調方面擁有專業的技術,而開利公司在水系統空調設備及冷凍方面具優勢。

      建議日立中央空調,一直排在中央空調前十。 主要是他們的技術與時俱進。 現下空氣質量不好,他們推出了雙凈化功能新品,可以很好改善家里的空氣質量。

      根據自家的房型結構,選擇合適的家用中央空調,根據所用房匹配的電源220v或380v,選擇家用中央空調根據房間的用途和功能,選擇家用中央空調的能量控制,最重要的一點是注意家用中央空調機組的品牌,一家要選擇有生產基地的廠家,從而使服務有保證。 目前產品質量較好的中央空調有格力gree,大金daikin,海爾haier,美的midea,約克york這幾個品牌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牌子,更多品牌信息你可以去十大品牌網買購上了解清楚

      多看看海爾中央空調,近期出的好幾款都還蠻不錯的,全消殺技術,不僅高效升溫降溫,還很節能環保,前期安裝很省心跟,在手機app上云監工,可在移動設備上進行操作,也并不繁瑣。海爾中央空調還可以實現AI自聯網自適應,可多元化、個性化定制不同場景空氣。

      7,中央空調和普通空調哪個更適合家用?_

      一般來說,中央空調適合樓層比較高的房子,而面積小于100平,普通空調更好。因為中央空調和普通空調的優缺點會隨著房屋面積的變化而變化。

      一、中央空調的優點:

      第一:是因為相對普通空調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中央空調絕對是要舒適美觀些,中央空調可以設置多出風口,出風均勻無死角,能造就一個全范圍舒適的環境,不像普通空調集中在出風口下方,室內溫差大,氣流直吹容易得空調病。而且不像普通空調是擺放地上或懸掛墻上,中央空調采用的是隱藏式安裝,不占地方不突兀,適用于任何裝修風格。

      第二:通過咨詢和查看資料,我發現從長遠來看,中央空調使用成本更低,普通空調的使用壽命在8-10年左右,而中央空調的使用壽命有15-20年,而且它并沒有想像中那樣費電,其實家用中央空調是開多少用多少,能效比值在3.0以上,普通空調一般在2.3-2.8之間,長期來看在節能省電上并不比普通空調差,房間越大使用中央空調越省電。

      二、普通空調的優點:

      第一:普通空調價格相對便宜很多,中央空調普通的都是上萬,講究品牌和質量的話,價格更貴。價格就更貴而普通房空調一般只要幾千。

      第二:安裝和維護很方便。普通空調可以在你裝修搞完后再買,直接擺放在外面維修容易,而中央空調的安裝不僅要求是未裝修的房屋,而且安裝工藝要求更專業更標準,隱藏安裝后期出現故障維修起來沒有普通空調方便。此外普通空調平常搞衛生的時候可以順手就擦拭了不像中央空調是和安裝一樣需要更專業人員,這樣一來維護的成本就高了。

      三、中央空調的缺點:

      1、普通小區層高不夠,2.8m或2.9m的層高,藏一臺二十幾cm的內機,全部吊頂絕對壓迫感十足,局部吊頂,得顧全內機的擺放位置,很影響裝修。

      2、費電,一拖多的外機,拖帶的幾個房間室內機全開的情況下比普通空調略省點電,但是會出現效果不好的情況,因為計算外機負荷時不會按照最大負荷計算,畢竟多數情況不會全部內機都一起開。只開一個房間時,肯定比普通空調費電,因為有個大功率的外機在那。不管你開哪個房間,主機都會運行的,即使你只開一個,也要用30%的能耗。

      3、價格貴;購買成本高,比起普通空調來說價格要貴出不少,這可能會讓很多業主望而卻步。

      4、清洗麻煩。

      5、維修費貴;安裝麻煩,安裝需要與房子裝修同步,并且耗時長,一旦安裝有缺陷,今后維修就是個大問題。

      四、中央空調和普通空調哪個更好?

      1、效率

      多個房間安裝中央空調時,僅需要安裝一臺室外機,在室內僅有少量房間使用空調時負荷較低,整機效率也偏低,使用房間多時效率較高。而普通分體空調必須每個房間安裝一臺室內機和室外機,如果多房間同時使用的話,負荷加重,效率低。

      2、設計安裝

      分體空調只需要分配好房間內部空間就可以,安裝也相對容易。而中央空調則需要專門對安裝方式進行設計,并且必須在裝修前進行安裝,對安裝施工要求比較高,安裝工作量大,必須由專業施工隊完成。

      3、清洗維護

      普通分體空調清洗相對簡單,動手能力強的用戶可自行完成。中央空調清洗相對困難,大家一般很難難以自行操作,需要專業的隊伍完成,而且中央空調一旦發生故障,所有安裝房間都無法正常使用,后續的維護維修也比較麻煩,施工難度大,維護費用高,在這一點上,分體空調要占絕對優勢。

      4、價格和壽命

      中央空調的購買費用要高于分體空調,同樣制冷量前提下,中央空調的價格要比普通分體空調高一倍。不過中央空調的設計壽命一般為15-20年,同樣也是普通分體空調的兩倍,綜合來說很難從價格上直接對比出優劣。

      總的來說,我們發現中央空調和普通空調的優缺點會隨著房屋面積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小舒適度與大面積之間的差距不明顯,大面積和中央空調的使用成本之間的差距不大。因此,中央空調適合樓層比較高的房子,而面積小于100平,普通空調更好!

      8,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 -

      中央空調品牌有很多,如大金、三菱重工、松下、科龍等,推薦如下: 1、大金 大金是日本空調的龍頭,大金的空調技術可以說是世界領先的,特別是變頻技術,在制冷業被稱為“世界變頻之父”,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家用中央空調為突破口打開了市場,近些年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急劇提升。 2、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創立于1884年,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個造船廠,2010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后,很快就在市場站穩腳跟,三菱重工的格言是:我們不僅賣設備,賣的是區域性管理系統,以及從設計到安裝的一條龍解決方案。所謂空調不夠,安裝來湊,三菱重工空調的質量由此得到了保障。 3、松下 松下是研制空調比較早的企業之一,創造了很多空調的世界第一,比如第一臺窗式空調,第一臺分體式空調、第一臺變頻空調等,80年代不少中國空調品牌的變頻技術也是從松下引進的。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20多年來,松下空調一直是中國市場的高端代表。 4、科龍 科龍空調是中國80年代的第一批空調企業之一,84年到現在34年一直專注于空調,其空調的能效曾經三次打破世界紀錄,而且是科龍推出了中國的首臺分體式柜機空調。雖然科龍已被海信收購,但科龍空調還是一如既往的拉風。 5、格力 格力論市場占有率是絕對的空調老大,雖然是一個90年代才創建的企業品牌,但發展很快,已經連續20多年雄踞榜首,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單產品突破千億規模的家電企業,還有格力的代表人物董明珠,已是中國企業界的明星。 擴展資料 買空調注意事項 到正規的商場挑選正規品牌的空調,有些人可能為了貪圖一時的小便宜隨便到商店內買個空調,可能當時就覺得便宜了二、三百元,但你也能可買到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如制冷力不強,費電,空調總出問題等; 買空調不是匹數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你房間的大小選擇空調的匹數,一般房間的平米數的2倍就是你要買的空調的匹數,如你的房間是13平方,那么你就買1P(26)的空調

      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是:大金、三菱重工、施諾、特靈、LG、約克、麥克維爾、格力、美的、日立。 1、大金 日本大金工業株式會社自1924年創業以來,是世界上一家集空調、冷媒、壓縮機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空調企業; 在空調冷凍方面,大金產品種類達5000種之多,在日本的市場占有率始終保持第一,是世界中央空調十大品牌之一,2005年大金中央空調VRV系列全球銷量突破800000套,以其非凡的魅力贏得了眾多擁護者。 2、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始創于1870年,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作為日本工業的代表性企業,其以高、精、尖的制造技術而聞名于世。如今,三菱重工在航空-航天、能源-動力、船舶-海洋、機械-鋼結構、空調和制冷系統等9 大事業領域均有涉獵。 3、施諾 武漢施爾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開發、應用與環??萍嫉膰H化創新企業,公司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于一體,主營地暖空調一體機、風冷模塊機、采暖熱水機、納米碳熱膜、凈化設備等產品。 4、特靈 自1913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成立以來,特靈空調始終致力于研發更高效、節能、環保的空調產品及系統應用技術。特靈是世界空調行業先驅者,中央空調十大品牌,銷售網絡遍布世界各地,擁有超過350個銷售和服務機構分布在92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穩居全美中央空調銷售前列,主要生產大型商用、小型商用、家用中央空調等產品。 5、LG LG是世界500強的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擁有31家分公司,海外法人約130余家的國際性企業。LG從1986年韓國國內最早生產空調開始到2010年世界銷量1800萬臺,在世界45個國家市場占用率遙遙領先。

      中央空調排名。目前行業分家用。和工程項目。家用比較好的日立中央空調,東芝中央空調,大金,三菱。美的,格力,工程項目。約克,開利,特靈,麥克維爾,美意,美的,,,成都兢峰暖通建議根據自己情況選擇中央空調品牌。。還有就是安裝,售后非常重要

      大金全球第一品牌,日立,三菱,東芝也還不錯,一般會推薦使用日系的,美系的特靈,約克,麥克維爾,克萊門特等等,國內格力,美的,海信日立,奧克斯,韓國,LG

      我以20多年的空調維修經驗告訴你,除了大金,三菱電機,高端的松下之外其他的基本質量都一樣! 如果你追求質量和舒適,不在乎價格,就選擇這幾個品牌! 如果你追求性價比,其它品牌隨便選,哪個便宜買哪個! 另外補充一下,三分質量,七分安裝! 安裝才是重中之重?。?!

      9,十大世界排名的中央空調是哪些 -

      1、大金DAIKIN(始創于1924年日本,中國馳名商標,業內知名品牌,日本本土銷售量領先品牌,大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2、約克YORK(始創于1874年美國,全球最大空調制造商之一,世界知名品牌,全球業內領導性品牌,約克(中國)商貿有限公司) 3、特靈TRANE(于1913年美國,規模最大的中央空調制造廠商之一,歐洲空調制冷設備第一大廠,特靈空調系統(中國)有限公司) 4、開利Carrier(始創于1902年美國,全球中央空調專家,世界知名品牌,全球排名領先的制造商,開利空調銷售服務(上海)有限公司) 5、格力GREE(高新技術企業,亞洲企業50強,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上市公司100強,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6、美的Midea(中央空調十大品牌,美的集團旗下專業致力于空氣能中央熱水及中央空調,廣東美的商用空調設備有限公司) 7、海爾Haier(中國馳名商標,世界級家電品牌,中國企業500強,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中國最具價值品牌之一,海爾集團公司) 8、三菱Mitsubishi(始創于1870年日本,世界著名電機品牌,日本最強研發實力生產廠家之一,合資企業,上菱空調機電器有限公司) 9、日立Hitachi(始創于1910年日本,世界著名壓縮機品牌,日本最強研發實力生產廠家之一,合資企業,上海日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10、麥克維爾(于1872年美國,全球規模最大空調制造商之一,世界知名空調品牌,業內領導性品牌,麥克維爾空調有限公司)

      排名不分先后,了解更多中央空調選購知識請關注舒適100網 特靈中央空調、海爾haier、開利carrier、日立hitachi、遠大、約克york、美的midea 、格力gree、麥克維爾、大金daikin。

      排名不分先后,了解更多中央空調選購知識請關注舒適100網 特靈中央空調 特靈商用中央空調在空調行業里面是全球領先的室內舒適系統和綜合設施解決方案供應商,2005年特靈的近400個產品型號通過了中國國家首批節能產品認證,占所有通過認證產品總數的75%以上;自1913年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效節能的采暖、通風和制冷空調系統、服務和零配件支持,以及先進的樓宇自控和財務解決方案。 海爾Haier 海爾,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全球領先的整套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虛實整合通路商。海爾,1984年創立于中國青島,現任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海爾的主要創始人。2012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實現1631億元。 開利Carrier 開利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調和冷凍設備供應商,也是提供能源管理和可持續樓宇服務的全球引領者。開利公司總部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法明頓市,生產銷售覆蓋包括中國在內的180多個國家。 日立Hitachi 海信集團是著名特大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構架并專注于以家電、通信、信息為主導的3C產業結構,主導產品為電視、空調、冰箱、移動電話、軟件開發、網絡設備等,海信以技術立企,注重創新文化,科學高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海信的技術始終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 遠大 遠大集團是一家以獨創技術為理念、以保護生命為信條的企業, 遠大所有產品和服務,從本質上優化著人類生活和地球環境。遠大集團總部在中國長沙,產品覆蓋70多個國家。 約克YORK 約克 — 全球最大的獨立暖通空調和冷凍設備專業制造公司,1874年于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約克鎮正式成立。一百三十多年來,約克公司的生產技術及銷售服務網絡不斷拓展,至今于世界各地已擁有數以百計的分公司、維修站、生產廠房及附屬機構。 美的Midea 美的中央空調一直致力于空調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多年來,從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到與國際化公司合作,在技術和產品創新領域,取得很多新的突破,多項世界領先、國內首創的技術在美的誕生。 格力GREE 格力依靠自主創新,領航中國變頻空調市場。格力力空調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家用空調年產能超過6000萬臺(套),商用空調年產能550萬臺(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調產銷量連續8年領跑全球,用戶超過2億。 麥克維爾 深圳麥克維爾空調有限公司于1992年8月20日在深圳注冊,1994年4月1日正式投產,公司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生產的主要產品有:單元式空調機(水冷柜式空調機、風冷冷風/熱泵型高靜壓管道式空調機、暗裝吊頂分體式空調器、卡式嵌入型分體空調器、明裝吊頂式分體空調器)、變頻多聯式空調機組、整體/模塊式風冷冷水(熱泵)機組、整體/分體水源熱泵、中央空調末端。 大金DAIKIN 大金是擁有80多年歷史的生產日本空調與氟化學的企業,在世界各地設立了近200家的生產基地和子公司。大金以其相輔相成的“空調”與“氟化學”技術,不斷推出可以營造舒適生活環境、改善生活品質的多樣性產品。

      約克空調好在哪里?

      三菱重工 大金 東芝 日立 松下 富士通 約克水系統

      10,格力美的,誰代表中國制造的未來_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雜志”(ID:i-caijing),作者:韓舒淋;36氪經授權轉載。

      格力電器(000651.SZ)現任董事會已經超期服役五個月,新的董事會名單依然懸而未決。

      上一個萬眾矚目的董事會換屆是萬科(000002.SZ)。受“寶萬之爭”影響,2017年3月底屆滿的萬科董事會直至6月底深圳地鐵成為第一大股東后,才完成換屆。

      格力電器現任董事會任期于今年5月底屆滿,但新董事會提名仍未公布。和去年的萬科不同,如今格力的門口沒有“野蠻人”,延期換屆的懸念只有一個:董明珠是否能夠進入新一屆董事會。

      在此期間,與格力珠??偛肯喔舭俟锏姆鹕巾樀?,美的集團(000333. SZ)董事會在9月底如期換屆,低調而順利,在對董事會名單進行表決的臨時股東會上,實際到現場的股東代表不到10人,美的創始人何享健挑選的職業經理人方洪波隨后開啟了他的第三個董事長任期。

      家電是中國制造靚麗又特殊的一張名片。不同于高鐵、核電、光伏、新能源車等行業,中國家電行業自始至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發展,不依賴產業政策加持,但基本掌握了產業鏈上的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做到了全球領先,龍頭企業中既有國企也有民企??梢哉f,這是一個主要依靠企業家拿下全球第一的行業。

      格力和美的,就是中國家電行業的代表。2017年,這兩家公司的市值、凈利潤分別位居國內A股家電上市公司的前兩位。凈利潤排名第二的美的,超過排名第三至第十名公司凈利潤的總和;市值第二的格力,與其后第三名至第七名公司市值總和相當。其他競爭者中,僅有青島海爾(600690.SH)憑借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在營收上略微超過格力,但利潤僅為格力的約三分之一。

      兩家家電巨頭的掌門人——董明珠和方洪波——都是從2012年開始全面掌舵。過去六年,格力電器營收從993億元增長至1483億元,凈利潤從73.8億元增長至224億元。美的集團營收從1026億元增長至2407億元,凈利潤從33億元增長至173億元。2018年上半年,兩家巨頭依然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

      高速增長背后,兩家企業的發展路徑截然不同。格力把空調單品做到了獨孤求敗,而美的則是業務多元化的代表。雖然格力美的和很多中國企業的成功一樣,離不開中國經濟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個大背景,但能脫穎而出,企業自身的管理、研發、營銷等內因更加重要。

      最近三年,兩家巨頭都開始布局面向企業的工業業務。美的雄心勃勃出手買下四大機器人之一的德國庫卡,格力也不斷在各種場合展示其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和數控機床。在成為家電制造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之后,兩家公司都希望將自身制造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變成產品,賣給有著自動化、智能化需求的廣大中國制造業企業。

      這一路徑并非獨創,先進制造企業將其能力產品化并轉化為對外工業業務,在工業史上并不陌生。例如工業軟件巨頭達索系統脫胎于法國軍工巨頭達索集團內部的飛機軟件輔助設計團隊,雅馬哈在開發摩托車生產線的過程中誕生了自己的機器人業務。

      美的曾將自身這一轉型類比通用電氣和西門子這兩大美歐制造業巨頭,將其總結為從消費產品到工業產品、從傳統制造到高端專業制造。董明珠則說,“(格力)更深層的使命感是做裝備?!?/p>

      其實美的上述類比并不十分貼切,以照明、發電、變電設備起家的通用電氣,和以電報、發電業務起家的西門子,盡管都曾涉足消費家電,但從成立之初至今,都是以工業業務為主的高端制造業代表。不過這一類比的背后,是國內家電巨頭向工業巨頭轉型的野心。

      這一路徑亦非坦途。中國市場這一外部因素依然有利,這個市場里有著廣闊的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但在對技術、研發、人才、管理、營銷乃至國際化視野的要求上,兩家企業都需要再上一個臺階。相比消費品,工業市場更加垂直細分,強調行業知識。

      2014年,西門子將其與博世合資的家電公司中的股份出售給博世, 2016年,GE出售其家電業務,美的也曾參與競標但敗給海爾,此后,美的收購了困境中的東芝的家電業務。從全球產業鏈分工來看,歐美工業巨頭退出的家電業務,正在由中國的領先企業來承接,并借此進入國際市場。而在巨頭們聚焦的高端制造業,通用電氣、西門子都是誕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積累上百年的巨頭,迅速崛起的格力、美的想要在全球市場上與之并駕齊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格力、美的當下的轉型,正是中國制造從廉價工廠向高端制造攀升過程中的代表性案例。

      空調王格力

      “格力是一艘航空母艦,美的是一支艦隊?!睂W⒂谥腔奂彝ヮI域的大數據服務商奧維云網副總裁郭梅德如此向《財經》記者總結兩家公司。

      將一個單一品類做到極致,并保持高速增長,空調業務就是格力的航空母艦。格力在空調業務上的成功,是它質量、品牌、營銷以及市場環境綜合因素的結果。

      資深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張彥斌對《財經》記者總結了四點格力脫穎而出的經驗:第一,朱江洪打下的注重科技的基礎;第二,遵循了空調的市場營銷規律;第三,與經銷商深度綁定的銷售體系;第四,董明珠的管理貢獻。

      “掌握核心科技”是格力曾經提出的品牌口號,在業內,格力一直以重視核心技術示人。這一企業基因,與格力第一任掌舵人朱江洪密不可分。

      2002年與三菱的一次交道,是格力自主研發的轉折點。朱江洪自傳中回憶,格力曾中標100余套“一拖四”多聯機空調,但自己并沒有產品,不得不高價從三菱采購,更換包裝和說明書后出售。后來,朱江洪帶隊前往日本試圖引進技術,但無功而返?;貒?,他召集科技人員要求不惜任何代價把產品研制出來,半年后,格力突破了這一技術。

      從2003年起,格力的科研體系日臻完善,技術部門從一個擴充到多個,并成立了首個研究院——制冷技術研究院。2007年,又成立了家電技術研究院、機電技術研究院,這三大研究院是朱江洪掌舵時代格力主要的研發力量。

      董明珠2012年接任董事長后,加速擴建格力的研發隊伍,技術領域也從家電向外擴充。從2013年設立自動化技術研究院開始,格力新設立了九個研究院,領域橫跨新能源、通信技術、物聯網、裝備動力等多個領域。

      技術投入確立了格力的產品優勢,除此之外,格力還有著獨樹一幟的空調營銷策略。

      “沒有營銷,就沒有格力的今天?!倍髦?016年11月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她將格力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995年以前,格力還是虧損企業;從1995年到2001年,支撐格力電器的是營銷體系,此間開始重點抓質量;2001年后,格力開始有意識在技術上找支撐。

      格力的發展過程中,其營銷主要有兩大策略,其一是“壓貨”,其二是與經銷商的利益深度綁定。

      空調作為一個家電品類,與其他家電最大的區別就是其銷售的季節性,每年的旺季與淡季差別明顯,旺季一般為夏季四個月左右,銷量會瞬間爆發,而淡季銷量要低得多。針對這一特點,格力是業內率先要求經銷商“壓貨”的公司,也就是要求在淡季提前買入大量產品。

      壓貨會讓經銷商承擔更多倉儲成本和資金成本,承擔更大市場風險,在市場下行時,就會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但另一方面,淡季的壓貨,讓經銷商有動力在淡季尋求更多市場,促進銷售;第二,提前在淡季壓貨,可以避免經銷商在旺季缺貨;第三,淡季讓經銷商壓貨,等于提前占有經銷商的資金,打壓了潛在競爭對手。對于空調這種季節性產品來說,壓貨的營銷手段,一石三鳥。

      為了推動經銷商壓貨,格力在業內率先根據經銷商壓貨的額度提供一定返利,壓貨越多,返利越高。此外,壓貨更多的經銷商,可在旺季優先提貨。對經銷商而言,壓貨的弊端是當市場增長停滯時帶來的巨大庫存壓力。

      這一經驗后來也為美的所學習,但海爾在銷售空調時始終未采取壓貨策略。本世紀初,格力、美的、海爾三巨頭領跑空調市場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不過后來海爾逐漸被拉開差距,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其不采用壓貨模式關系很大。

      與經銷商的深度利益綁定是格力營銷的另一特點。

      格力是家電企業中最早與地方經銷商合資成立區域銷售公司的企業。1997年,董明珠促成格力在湖北成立了湖北格力銷售公司,該公司由格力在當地辦事處與當地的經銷商合資成立,這一做法后來逐漸推廣到全國。

      在張彥斌看來,通過成立區域銷售公司,格力將經銷商利益與格力利益緊密綁定。參與的經銷商將只能銷售格力的產品,并參與公司分紅。格力區域銷售公司的人員相對穩定,并有相當程度的決策權。這有助于格力深耕當地市場,并根據市場快速反應。起初區域銷售公司中有的是格力控股、有的是經銷商控股,后來格力逐漸增資收回了所有銷售公司的控股權。

      區域銷售公司與格力的利益綁定通過參股格力電器更進一步。2006年8月,十家格力地方銷售公司合資成立了河北京海投資擔保有限公司,2007年4月,格力集團與京海擔保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轉讓其持有的10%的格力電器股權。目前,京海擔保依然是格力電器僅次于格力集團(持股18.22%)的第二大股東,持股8.91%。

      在京海擔保成為格力電器第二大股東之后,其經銷商渠道后來逐漸發生變化。原有的地方銷售公司從2011年起逐漸被各地新成立的盛世欣興格力貿易公司取代,格力不再在新貿易公司中占有股份。這些新成立的貿易公司,大股東均為北京盛世恒興格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于2009年9月,第一大股東為北京明珠新興格力空調銷售有限公司,持股93.33%。北京明珠注冊于2000年11月,法定代表人徐自發。徐在2017年10月前一直擔任格力電器董事,因違規減持格力電器股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辭職。

      京海擔保的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為郭書戰,工商信息顯示,他同時擔任河南盛世欣興格力貿易公司法人代表,負責格力在河南的銷售渠道。郭書戰同時擔任格力電器的監事會監事。

      格力與經銷商關系之密切還可以從最近一起收購中看出端倪。董明珠曾在多個場合宣傳冰箱品牌晶弘,但該公司在成立之后的很長時間里并不屬于格力,而是經銷商背景的北京盛世恒興100%持股。直至今年10月11日,其工商信息悄然變更,格力電器成為全資擁有晶弘電器的新股東,不過格力并未披露收購晶弘的金額。

      與經銷商深度綁定之后,格力的代理商更愿意主動掏錢幫助格力做營銷,這進一步降低了格力的運營成本。在保證銷量的情況下,格力的經銷商也愿意接受更低的返利。

      與代理商的關系是格力和美的的一大區別,有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總結稱,格力的狼性不是來自于格力的員工,而是來自于格力的代理商,而美的的狼性來自員工,美的可以隨時換代理商,對公司內的營銷人員既嚴格考核,又有很好的激勵機制。

      此外,長期處于龍頭地位,格力面對上游供應商時有更大的話語權,其對產業鏈的控制能力超過任何一家同行企業。而上游供應商也看中格力的品牌效應,愿意適當降低價格與格力合作。

      在終端銷售側,借助多年形成的品牌,格力也享有更高的溢價。來自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17年,格力空調的平均售價約為4200元每臺,而美的平均售價約為3700元每臺,格力每臺空調要比美的多賣500元。

      在上游對供應商掌控話語權,市場占有率常年位居第一,始終重視核心技術研發,營銷手段符合空調市場規律,同時還享有品牌溢價,這一系列的因素,讓格力空調做到了獨孤求敗的境界。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格力電器2018年上半年空調營收為758億元,毛利率為34.37%,行業第二名美的集團2018年上半年暖通空調業務營收為638億元,毛利率為30.25%。

      多元化美的

      相比格力空調的一騎絕塵,美的在更多的業務領域取得了成功,這與方洪波在掌舵美的之初的手術密不可分。

      美的歷來以業務多元化著稱,空調之外,冰箱、洗衣機、各類小家電的營收都在業內位列第一梯隊。其2017年報數據顯示,美的空調線下市場份額為24.6%,次于格力排名第二,而其他包括12個品類的消費電器中,有4個單品(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磁爐、風扇暖氣)市場排名第一,3個單品(洗衣機、微波爐、凈水器)排名第二,2個單品市場排名第四(灶具、煙機)。

      相比空調,其余消費電器市場更不容易受到天氣、經濟形勢等因素的影響,業務多元化的美的有更好的抗風險能力。以2015年空調市場小年為例,當年格力營收從1378億元劇跌至977億元,下跌近三成,美的得益于多元化的業務結構,總營收從1417億元下跌至1384億元,僅微跌2.3%。

      格力在空調營銷的經驗很難復制到其他家電品類上,空調靠壓貨和天氣,但是冰箱、洗衣機等其他家電產品更強調零售,需要突出產品的賣點,操作模式和空調差異比較大,這是格力其他家電業務難以突破的重要原因。盡管格力也推出了晶弘冰箱、大松電飯煲等產品,但在市場中的存在感并不強。

      2016年起,董明珠力主進軍新能源汽車,收購電動汽車企業銀隆的動議被格力電器股東會否決后,她個人“all in”投資銀隆,此舉備受爭議。相比之下,美的2003年投資汽車的歷史卻被遺忘,當時奧克斯、春蘭等家電企業曾紛紛投資汽車,不過美的最終在2009年退出,將旗下的三湘客車廠出售給比亞迪,使得后者獲得了進軍客車產業的資格。比亞迪后來借助政府扶持電動車的政策,逐步成為國內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

      2012年,美的也曾出現過營收劇烈下滑,營收從2011年的1341億元跌至1026億元,劇降23.5%。

      與2015年格力營收大跌是受天氣、庫存影響不同,美的2012年營收劇降是公司主動戰略調整的結果,這次調整決定了美的如今的模樣。

      方洪波曾在一次受佛山市政府邀請的內部演講中介紹,2011年到2012年,美的關閉了30多個品類,賣掉了與家電不相干的業務。此外,家電業務中低毛利的產品也關閉了,當時占美的總收入30%的低毛利、低單價產品全部砍掉。方洪波表示,經營思路上要先做減法,再做加法,突出主業;發展模式上不再謀求規模,更重視經營的質量;在發展戰略上,“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

      在2017年12月《財經》記者采訪中,方洪波回顧起當時的調整,坦言是“先決后知”,當時并不清楚這么做的結果,只是清楚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必須形成新的盈利能力。他將美的轉型的方向提煉為三大主軸: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和全球經營。

      關于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德國庫卡(KUKA,KU2.DE)的決策過程,方洪波表示,2012年轉型之后,手上有數百億的自由現金流,可以作為企業發展的投資杠桿,投資標的好,投后又能運營好,企業就可以發展更快,所以美的認為要考慮未來,進入新的產業。

      在選擇新產業時,方洪波團隊確定了三條原則:第一,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做;第二,已經有龍頭企業的產業不做;第三,要和美的現有產業相關。在這些原則下,太陽能、LED照明等新興業務都被美的排除在外,最終選定了工業自動化。產業方向選定后,龍頭企業庫卡進入收購視野,從2015年8月開始,美的在二級市場不斷買入庫卡股份,最終于2016年5月提出要約收購,在2017年初完成了對庫卡的收購。

      收購庫卡之后,美的還收購了以色列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商高創(Servotronix),美的機器人公司總經理Olaf Gehrels(美的從發那科挖來)認為這是非常有戰略意義的收購,在美的機器人公司的五大戰略方向上(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通用機床、康復醫療、智慧家居),高創的運動控制技術都扮演關鍵角色。

      通過這兩筆關鍵收購,以及美的原有的電機等業務,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成為美的的第三大業務板塊。2017年,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營收達到270億元,占美的總營收的11.23%,2018年上半年,該部門業務營收為125億元,占比8.8%。

      美的要約收購庫卡之初,市場對這一舉措頗多爭議,是否買貴了、能否有協同效應、市場前景究竟如何,都遭到過質疑。如今看來,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在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潮下,現在再想買庫卡這樣的公司已經不可能,美的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

      格力、美的成功的背后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公司——春蘭。這家公司是中國最早的空調霸主,其沒落正好反襯了美的、格力的成功。

      1994年,春蘭股份(600854.SH)在上海上市,當年,其空調業務營收53億元,凈利潤6億元。而當年,格力電器總的營收才6億元。1995年,春蘭被國家統計局授予中國空調之王稱號。朱江洪曾回憶,當時春蘭空調在國內如日中天,作為春蘭的粉絲,格力一直在模仿春蘭。

      但好景不長,上市之后,春蘭就開啟了多元化的道路,但多元化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春蘭先后進入的領域不僅有洗衣機、冰箱這類家電產業,還有卡車、摩托車、微集成電路、液晶顯示器、電池等多個相關性不大的產業,最終顧此失彼,新業務經營乏力,老主業也未能保住,在經銷商渠道商上運營不善。到1996年,春蘭的空調霸主地位便被格力搶下。

      壓垮春蘭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許是失敗的企業改制。2002年,春蘭掌門人陶建幸提出MBO(管理層收購)股改和全員持股計劃,但因擔憂國有資產流失而無疾而終。這次失敗的股改,直接導致了人才流失。2003年起,春蘭股份利潤大幅下滑,至2005年開始陷入連續虧損,2008年被暫停上市。其后雖然復牌,但已經成了空調市場的小玩家。以2018年10月26日收盤價計算,春蘭股份市值僅為18.3億元,不及美的(2671億元)格力(2373億元)的一個零頭。

      與之相比,在業務多元化方面,格力一直堅持空調主業,而即便是多元化的美的,也主要聚焦在家電領域的相關多元化。企業制度方面,美的集團在2001年完成MBO,何享健為首的管理層成為公司大股東,這次成功改制為美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給國內鄉鎮企業和集體企業提供了改革參照。

      (格力空調生產線。圖/視覺中國)

      家電業天花板

      一向以專業化示人的格力,并不缺少多元化的努力。過去幾年,在小家電、手機等領域,格力營銷動作頻頻,但是市場收效并不明顯。

      手機是格力在多元化嘗試上爭議最大的產品。今年6月的格力股東會上,董明珠堅持看好格力手機的未來,她表示,以后用智能手機可以監控所有的智能產品,如果手機做好,競爭對手將難以抗衡?!凹僭O有六千萬臺空調,就有六千萬臺手機(的市場),如何讓這六千萬臺空調用六千萬臺手機,這是我們(格力)需要思考的?!?/p>

      但這正是市場質疑的焦點。股東會期間,董明珠談及手機時的語氣也少有地出現了示弱:“你想我們手機明天就做到一千億,這可能嗎?可能就讓你來(做)!”

      在家電基本盤上,增長的天花板正在逼近。奧維云網副總裁郭梅德對《財經》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空調的滲透率,未來兩年估計就會到天花板。以后的機會可能在全屋的中央空調和以舊換新市場??照{未來的市場格局將類似現在的冰箱市場,整個行業的增速會下降。

      但產業在線空調產業研究總監索曉芳表示,空調行業每四年左右會有一個調整期,從長遠來看空調依然具有可觀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從目前的保有量、產品的特性和需求的空間來看,目前還未進入飽和期,未來三四級市場,甚至五六級市場仍具有較大的潛力,如何滿足這些市場的消費需求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亦有買方投資機構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兩家巨頭——尤其是格力——主要經營國內市場,而近年來在海外的布局力度已經開始加大,海外市場的增長空間不可忽視。

      英國咨詢機構BSRIA在今年5月發布的全球空調產業2017年度報告中表示,過去通常作為OEM供應商的中國企業渴望在海外提升自己的品牌,國內銷量的衰退促使中國公司努力尋求海外市場機會。

      在中國依然坐穩全球最大市場的背景下,格力美的海外業務的表現都不如國內。美的相對國際化程度較高,2017年營收外銷占比達到43.2%,格力主營業務外銷占比為12.5%。盈利能力也有差距,美的外銷業務毛利率為20.13%,低于國內的28.75%,格力反差更大,外銷業務毛利率為10.53%,遠低于國內的39.93%。這組數據表明,在海外自主品牌上,兩家公司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跨界的競爭者也開始進入市場攪局。今年夏天,小米推出最低價1999元的米家互聯網空調,殺入空調市場。

      這個新的競爭者還有一個業內津津樂道的賭局。2013年底央視的年度經濟人物頒獎晚會上,董明珠和雷軍打了一個10億元的賭——五年后小米銷售額能否超過格力。當時,小米年營收300億元,格力剛剛超過千億元。

      這場賭局的背后,是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營銷公司和以格力為代表的傳統制造企業的競爭。5年過去,二者營收的規模大大縮小,但盈利能力差距明顯。2018年雙方半年報數據顯示,小米營收為796.48億元,凈利潤為虧損69.64億元,而格力電器營收為920.05億元,凈利潤為128.06億元。而格力近日披露的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其前三季度營收將達到約1500億元的水平,據此推測,格力贏下賭局是大概率事件。

      9月21日,在上海工博會的一個分論壇上,董明珠一如既往地言辭鋒利:“某一個所謂的互聯網品牌進軍空調市場,但空調的技術是互聯網不能替代的?!?/p>

      其他家電品類競爭同樣激烈。郭梅德表示,目前增速比較快的是廚電、凈水器、吸塵器、燃氣熱水器等行業,但它們的規模都不大。在規模相對較大的另外兩大白電——冰箱、洗衣機,海爾與美的占據了龍頭,且增速有限。

      (美的洗衣機生產線。圖/視覺中國)

      下一個藍海在哪里

      家電增長空間可預期,同時隨著自身制造能力不斷加強,格力與美的都在試圖進軍面向工業市場的2B業務。目前來看,美的暫時領先。

      收購庫卡后,美的已經開始邁出實質性步伐。今年3月,雙方宣布將設立三家合資公司,以拓展工業機器人、醫療、倉儲自動化業務,三家公司中雙方各持股50%。

      工業機器人合資公司的業務將面向汽車領域之外的一般工業業務,醫療、倉儲自動化業務合資公司將由美的與庫卡子公司瑞仕格(Swisslog Holding AG)合資成立,后者一直在提供醫療、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

      美的還將擴大庫卡在中國的產能。目前,庫卡在昆山和上海設有機器人工廠,合計年產能為1.5萬臺。今年內,美的將把庫卡上海工廠的產能增加1萬臺,并在佛山順德建立新的生產基地,該基地到2024年,機器人年產能將達7.5萬臺。屆時,庫卡在中國的產能將達到10萬臺。

      美的對庫卡的收購能否達到融合雙贏的目標,還需要時間來檢驗。收購之初,為了贏得庫卡,美的展現了足夠的誠意,在2016年6月簽訂的投資協議中,雙方約定投資協議期限為七年半,持續時間至2023年底。協議要點包括保留已有的工廠、員工,確保管理層的獨立性,保護商業伙伴的數據以及不退市等。庫卡CEO Till Reuter當時曾表示,七年半的投資協議期限比慣例要長。

      關于知識產權和數據的限制條款是整個投資協議的關鍵,投資協議期限內,庫卡合作伙伴及供應鏈的涉密數據將受到保護,美的不得將相關的數據庫轉移至其他地區,美的及第三方機構也無法接觸這些數據。這也就意味著,收購之后雙方能否真正融合,美的能否消化庫卡的能力,還需要更久的時間來檢驗。

      隨著庫卡的營收并入美的報表,2017年,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營收達到270億元,占美的總營收的11.23%,而美的對該業務的期望要更高。庫卡首席市場官Wilfried Eberhardt 2018年3月在中國家電消費電子展(AWE)期間對媒體表示,2016年庫卡在中國的銷售額為5億歐元,計劃到2020年達到10億歐元。

      美的機器人公司總經理Olaf Gehrels在今年AWE期間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三到五年后,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營收比例能夠與美的其他兩大業務基本持平。方洪波也曾在2017年底對《財經》記者表示,希望未來三到五年,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業務做到100億美元規模。

      在工業業務方面,格力也在多方探索。

      2013年1月,格力成立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產品包括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精密模具、自動化生產線、物流倉儲設備、檢測設備、伺服電機等十多個品類。

      新能源汽車是格力一度試圖進入的領域,但對銀隆新能源公司的投資計劃被股東大會否決,其后,董明珠選擇個人投資銀隆,躍升為銀隆第一大股東。

      隨著國內電動汽車產業的洗牌加速,和政策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傾斜,銀隆的鈦酸鋰電池競爭力受到影響,其快速擴張計劃與企業實力也不匹配,銀隆如今依然位列國內第四大新能源客車廠商,但前景還不明朗。

      雖然格力收購銀隆未果,銀隆卻成為了格力智能裝備的最大客戶。格力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格力智能裝備營收21.3億元,相比前一年的1.6億元增長超過13倍。但另一項格力披露的公告信息顯示,2017年格力與銀隆的關聯交易總金額為19.4億元,其中18.9億元為格力向銀隆出售智能裝備,這占到了2017年格力電器智能裝備總營收的89%。2018年上半年,格力智能裝備營收為3.6億元,同比減少63%,安信證券在研報中認為,這或許是因為銀隆的采購減少所致。

      到目前為止,格力尚未在智能裝備市場上贏得足夠存在感。

      智能裝備之外,格力的工業制品還包括凌達壓縮機、格力電工(漆包線)、凱邦電機、新元電子(電容)幾家公司。目前,這幾家公司的產品主要還是滿足格力自身需求,但也已經小范圍開始對外銷售。

      有了解格力工業業務的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凱邦電機的產品已經供應了部分廚電企業,也有國內機器人公司開始試用;新元電子能夠生產金屬薄膜電容,在國內具備這一生產能力的企業不多,新元電子還具備功率半導體器件IPM的封裝能力,在功率半導體器件制造領域,目前國內僅中車旗下的株洲所通過收購英國SMD公司具備了設計和制造能力,并處于領先地位。除中車外,有能力進行IPM封裝制造的國內廠家并不多。在他看來,格力在基礎工業技術的研發積累不可小覷,但此前主要對內供應,以后能否贏得外部市場還需檢驗。

      《財經》記者在今年9月上海工博會格力展臺獲悉,凱邦電機2017年出貨量約8500萬臺,產值超過30億元。其產品主要供應格力空調,但也向其他空調廠商供貨。

      中興通訊今年4月遭美國政府制裁后,芯片成為了新的風口。不甘人后的董明珠也頻發驚人之語,數次公開表態格力花數百億也要做成芯片。8月14日,一家格力全資控股的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注冊成立,經營范圍包括集成電路、芯片的設計與銷售。格力董秘望靖東在回應澎湃新聞時表示,新公司主業是芯片設計,主要圍繞空調里使用的芯片。半年報中,格力表示已掌握除空調芯片以外制造空調所需的全部核心技術,近年來已在主攻空調芯片設計技術,下一步將成立專門團隊,穩步推進該領域工作。

      今年6月格力股東會期間,董明珠談到了格力的未來規劃,在她的設想中,格力未來將分為四大板塊:空調、高端裝備、生活品類和通信設備公司。除了傳統的空調業務之外,其高端裝備業務包括智能裝備、數控機床、精密模具、機器人和精密鑄造設備;生活品類業務包括廚房電器、健康家電、環境家電、洗衣機和冰箱;通信設備公司業務包括物聯網設備、手機、芯片、大數據。其中,成立通信設備公司是首次對外披露。

      芯片是格力在手機、智能裝備之后一個新的引人注目的多元化嘗試。格力在空調業務之外已經畫了一幅宏大藍圖,能否落地,直接影響格力的未來。

      不過主營業務的強勢,讓格力有資本進行長期投入。在9月上海工博會的一個論壇上,董明珠主動回應對格力多元化的質疑,她表示,格力從2013年開始做手機、做智能裝備、做磨具,有人稱看上去都是虧的,但是投入這么多研發經費并沒有影響利潤,六年來格力凈利潤接近翻倍。董明珠稱,做裝備是更深次的使命感,企業要想提供更好的產品,必須有裝備做保障。

      制造業的投入需要資金和時間。有買方投資機構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盡管目前工業業務體量不大,但格力空調基本盤非常穩定,歷來重視核心技術研發,自身制造業務積累豐厚,長期而言,看好格力在這一業務的前景??照{之外的其他消費品市場,市場競爭格局比較成熟,格力受限于品牌、渠道的積累不足,進入挑戰較大。

      民企VS國企

      “一個張揚跋扈,一個秀外慧中”,有業內觀察人士如此形容兩家公司的掌門人。

      相比董明珠的高調,方洪波不僅甚少出現在公開場合,也沒什么“金句”被公眾記住。

      今年3月的AWE前夕,美的繼2017年之后再次在上海舉辦集團戰略發布會,向外界公布其工業互聯網轉型戰略,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也少有地出現在了AWE現場。不過整個發布會期間,方洪波都未曾上場,而是把舞臺完全交給了高管。發言的是美的五個不同部門的高管: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徐成茂、CIO張小懿、機器人公司總經理Olaf Ghhrels、庫卡首席市場官Wilfried Eberhardt、新成立不久的負責對外軟件業務的美云智數公司總經理谷云松,谷云松是美的集團前CIO。

      今年6月格力的股東會,董明珠一如既往主導全場。問答環節,董明珠帶領全體在珠海的高管上臺回答問題,其中包括執行總裁黃輝、總工程師兼副總裁譚建明、副總裁莊培、方詳建、總裁助理胡文豐、總工程師助理李紹斌,以及股東會主持人、董秘望靖東。不過在整個問答環節,除了一個財務問題由望靖東作答之外,所有問題都由董明珠包攬。

      董明珠毫不避諱對企業的完全掌控,而且認為這是格力成功的原因。她主動談及有人說她獨裁,表示就是因為一個人說了算,格力2012年到2017年的增長是過去20多年累積增長的接近兩倍;作為企業的一把手,她的責任就是要讓企業輝煌,讓員工更加幸福,讓企業、股東、投資者不僅看到希望,而且要有所收獲。

      兩家公司管理團隊的構成也大不相同。

      2007年,時任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享健曾對方洪波為首的7名核心管理層人員實施股權激勵,條件是公司整體上市三年后才能交易。2013年美的整體上市,7名管理層人員都位列集團董事,合計持有約8.9%的公司股份。不過到2016年7月,除董事長方洪波外,其余6名高管全部離職或到期卸任,已無一人在現在的美的任董事或高管,且其中大部分是在2013年至2014年美的轉型期間離開。在美的新董事會任命的高管團隊中,亦有兩名在美的資歷并不深的高管:集團副總裁、CIO張小懿2010年加入美的,副總裁、創新中心負責人胡自強2012年加入美的。

      與之相比,格力董事會構成相對穩定。目前格力董事會包括7名董事,其中3名獨立董事。非獨立董事中,董事長董明珠、現任執行總裁黃輝是格力高管,自2012年至今一直位列董事會,格力二股東經銷商公司的代表張軍督也是自2012年至今一直身處董事會。大股東格力集團背景的董事名單則每屆有所不同,其中周少強在2012年的股東大會投票中落選,葉志雄自2015年進入格力董事會。

      格力與美的迥然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兩家公司的股東迥然不同。

      美的是一家徹頭徹尾的民營企業,創始人何享健持有美的控股94.54%的股份,美的控股是上市公司美的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持股33.35%。方洪波作為職業經理人,持有美的集團2.07%的股份。

      在中國民企中,美的何氏家族對職業經理人給予了罕見的高度信任。2012年,何享健從董事長一職退休,其子何劍峰進入董事會。10名董事會成員中,7人是方洪波為首的職業經理人。何享健曾在告別會上說:“以后不再過問公司經營、不再參與公司事務,也不再出席公司會議?!睍r任美的集團高級副總裁黃曉明也曾表示,何劍鋒只代表大股東參與美的集團董事會的決策,不參與公司具體經營事務。

      而格力的歷史是從純國企逐步走向上市公司,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后來“父子之爭”的伏筆。

      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的前身是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上市之前,格力電器是百分百的國企。1996年格力電器上市,直到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之前,都是格力集團持有58%的絕對控股權。直至如今,格力電器的第一大股東還是格力集團,持有18.22%股份,格力集團是珠海市國資委百分百持股的地方國企。

      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的矛盾可以追溯到2003年,當時格力集團旗下的小家電公司使用格力商標,但該公司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消費者找向格力電器,無法得到維修。2003年底,董明珠在全國20多家媒體發表聲明,指出格力電器只生產空調,格力小家電借用格力電器、格力空調這些屬于格力電器的商標和產品來宣傳自己,誤導了格力電器的股東和消費者,是侵權行為。

      這場紛爭愈演愈烈,一篇署名為仲大軍的文章《格力再現褚時健式人物》,矛頭直指時任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指責他是侵吞國有資產的典型人物,并稱格力集團內部存在高層權力斗爭。紛爭的結局是仲大軍被法院判決發表向朱江洪賠禮道歉的文章,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0萬元。

      不過高層權力斗爭卻并不是杜撰。朱江洪在自傳中回憶,2001年前,格力電器董事長一職都是由格力集團一把手兼任,后來朱江洪被安排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格力集團董事長任格力電器副董事長,二者搭檔期間,在分紅方案、下屬公司高管任職、資產處置等問題上出現過多次嚴重分歧,直到后來的小家電品牌之爭,矛盾被徹底公開。

      其間,另一個涉及格力電器存亡的矛盾是,2004年,珠海市有意把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股權出售,以償還格力集團的債務,包括美國開利、日本大金在內的多家外資企業都曾登門洽談。格力電器管理層奮力抗爭,將前來進廠清算的會計事務所拒之門外,同時通過媒體呼吁高層干預,最終珠海市政府取消了出售決定。在今年6月的股東會上,董明珠回顧了這段歷史,說應該為這件事鼓掌,“如果被收購了,我們就是一個加工基地,沒有自主品牌,更不可能有技術創新?!?/p>

      董明珠時代,父子之爭依然存在。

      2012年5月,朱江洪卸任,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格力集團推出四位董事候選人,其中之一是從珠海市國資委空降至格力集團任黨委書記、總裁的周少強。令人意外的是,在股東會投票中,周少強僅獲得36.6%的同意票,未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落選新一屆格力電器董事會。當時,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19.69%的股份,是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

      周少強后來出任珠海金融控股公司總經理,2013年1月,周少強被爆出晚餐消費超標準,17人消費酒水、菜品37517元,其中消費紅酒12瓶。當年3月,周少強被免去格力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職務。

      2016年11月,一紙調令再次將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的關系暴露在公眾面前。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格力電器回應說,董明珠基于國家相關規定及本人意愿,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仍繼續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專注于推動格力電器的發展。這是正常的工作變動,珠海國資委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其工作。

      自此之后,關于董明珠是否會繼續執掌格力電器的疑惑始終未散。今年5月31日是格力電器本屆董事會任期的最后一天,不過新任董事會提名遲遲未能公布。6月5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表示,鑒于公司新一屆董事會、監事會的董事、監事候選人提名工作仍在進行中,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換屆選舉工作將適當延期。

      董明珠的去留無疑是市場關心的焦點,但也并非決定因素。前述買方機構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相比董明珠是否留任,自己更關心公司管理層能否順利交接,如果之前安排妥當,董明珠即便離任也不會對格力有本質影響。具體到業務上,董明珠營銷出身,對經銷商影響力巨大,如果董離開格力,自己比較擔心格力是否有人能接得住經銷商體系;在產品、技術方面,格力董事、執行總裁黃輝是技術出身,這部分積累不會受影響。

      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美的作為民企,掉頭比較快,最近美的剛剛完成廚電和熱水器事業部的調整,動作非???。而格力的大動作需要國資委批準,動公司架構比較難,應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肯定是美的更快、更靈活。

      縱觀格力的歷史,國企背景和國資作為第一大股東的股權結構,是格力難以抹去的基因和無法回避的現實。盡管如今國有股東持股已經降至18%,但對格力電器依然有決定性影響。

      董明珠曾在《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永遠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打工者,既然我認為自己是打工的,我就知道應該怎樣做好,用什么樣的方法做好?!?/p>

      從這個層面來看,董明珠的高調既有其性格特點,也有為國企打工而不得不用高調來爭取掌控企業的因素。

      在6月26日格力電器的股東會上,有自稱來自廣州的機構投資者代表在提問時說,作為小股東,希望格力繼續聘請董明珠及其核心團隊,因為現在還找不到更好的團隊。話音未落,聽眾中響起了一聲響亮的“再干五十年”,現場隨即掌聲和笑聲一片。這是這次對格力來說頗為微妙的股東大會上,難得的輕松時刻。

      (梁辰、劉一鳴對此文亦有貢獻)

      文章TAG:中央空調十大排名中央空調排名前十位的有哪些?-中央中央空調空調

      最近更新

      国产精品色
    1. <u id="05yoc"><progress id="05yoc"></progress></u><menuitem id="05yoc"></menuitem>
      <output id="05yoc"></output>

      <source id="05yoc"><sub id="05yoc"><tr id="05yoc"></tr></sub></source>
      <pre id="05yoc"></pre>